股市杠杆 互联互通十周年:香港金融市场的里程碑与新起点

发布日期:2024-09-27 20:44    点击次数:56

  2014年沪港通开启,2015年基金互认,2016年开启深港通,2017年开启债券通,2021年开启跨境理财通股市杠杆,2022年开启ETF通,2023年推出利率互换通和港股设立人民币双柜台。今年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十周年。回顾这10年,两地互联互通从股票互联互通逐步有序走向了全面的互联互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跨境资本流动,也提升了市场的效率。截至2024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北向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已达数十万亿元人民币,南向交易也表现活跃。债券通的开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直接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便捷渠道,进一步拓宽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而“互换通”的推出,将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拓展至金融衍生品领域,为境内外投资者开展人民币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带动了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

  纵观双向互联互通机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互联互通标的在陆续拓展。在面向投资者方面,互联互通也有结构上的考量:先吸引QFII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再引入个人投资者,这种循序渐进的策略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可控。

  内地与香港股市互联互通开通十周年之际,政策“大礼包”不断送来。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上述举措能够促进资本、产品和信息在两地市场间更自由地流动,推动两地市场一体化进程。通过增加投资选择和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产品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另外,这对于加强内地与香港的资本市场联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更深层次的市场互联互通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同时,上述措施也针对性地回应了港股市场近些年来所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例如港股市场流动性不足、融资吸引力下降以及内地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有限等问题。

  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所说,互联互通是一项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未来,在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深化过程中,市场各方期待能围绕着几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将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例如期权等,丰富投资者选择;二是,放宽对交易标的限制,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股票、ETF标的等参与互联互通交易;三是,持续简化互联互通交易流程,比如优化跨境资金清算和结算机制,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四是,对于互联互通业务,可以在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合作,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五是,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下股息红利税务安排,提高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

  展望未来,互联互通机制将继续作为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具发挥作用。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预计将吸引更多的境外长期资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同时,香港应继续发挥其“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股市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