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综开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大湾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发布日期:2024-08-01 09:23    点击次数:182

  编者按: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2023年8月,普华永道联合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正式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案例遴选及调研活动,挖掘粤港澳大湾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培育科技型制造企业的创新举措。

  同期,作为2022年深圳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征集及调研的第二季和今年的升级版,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案例遴选及调研也同步启动。本次深圳调研由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普华永道中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联合主办。近期,南方日报和普华永道共同邀请多位权威专家,推出系列文章建言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活跃度最强的区域之一。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也是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经营主体关切,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这对于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市场主体凸显大湾区的“三力”

  2023年,广东省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深圳的市场经营主体突破400万户,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市场经营主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市场主体的增长凸显大湾区的“三力”:

  一是大湾区的活力。市场主体就是企业,企业的背后就是企业家。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有利于有效提升企业家信心,进而提振经济。市场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市场经营主体同时也是就业载体和产业链供应链载体,市场主体稳定,有利于稳预期、强信心。通过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能够充分解决就业问题,保障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促进市场活跃,推动经济先破后立、稳中向好。

  二是大湾区的创新力。大湾区的市场主体存在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力强,这些企业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当前,大湾区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既有像华为、比亚迪这样的世界级一流企业,也有各类创新力强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大量活跃的个体工商户,类型丰富,发展迅速。大湾区既要加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也要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2023年1-11月广东进出口总额达到7.52万亿元,约占全国1/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势头迅猛。深圳“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45.9%;“新三样”扩大了大湾区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表现。

  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一个可预期的、透明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政府服务优质、法治公开透明。营商环境本身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城市的竞争力。

  大湾区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国企、民企、外资等不同类型企业一视同仁。要强化法治保障监管责任,实现监管审慎包容有弹性,保证各类新形态、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发挥政府所能,服务产业所需,降低市场经营主体的税收、租金、金融等营商成本和优化政务服务,优化审批流程,拓展政务服务数字化。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这也是世界上其他湾区建设所没有的先例。在这个基础上,湾区之内亟须改进要素流动便捷化问题。加快体制和机制层面的创新。另外,要素的流动也意味着标准和规则的对接,法律的对接。规则对接了,要素流动了十大配资杠杆平台,既实现跨境基础设施“硬联通”,又实现规则要素的“软联通”,可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降低大湾区的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大湾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高。